2021-02-02 16:28:35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21年習總書記首次國內考察,就選擇了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視察‘雪如意’,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總工程師張裕興奮地說。
在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有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以及串起它們的空中廊道“冰玉環”。
2018年春,不滿28歲的張裕受命擔任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項目總工程師,開始了他的筑夢冬奧之旅。因賽道的S形曲線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相似,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被譽為“雪如意”。“我第一次看到效果圖時,就對它一見鐘情。”張裕說。
然而對張裕和他的團隊而言,“雪如意”工程的施工難度不僅國內罕見,在歷屆冬奧會中也絕無僅有。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全球最大體量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滑雪中心,更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
這一項目由頂部的頂峰俱樂部、中部的大跳臺、標準跳臺及裁判塔,底部的看臺區組成,占地約62公頃。其中頂峰俱樂部設置3個主要樓層,即標準跳臺出發層、大跳臺出發層、觀光及會議功能樓層,并采用異型鋼框架結構,頂部圓環直徑80米,懸挑端達到37.5米,總用鋼量約2200噸。賽時這里將產生8枚奧運金牌。
張裕說,往屆冬奧會跳臺滑雪場館都是依托山脊走勢,堆土成型。為了解決橫風給運動員帶來的氣象干擾,“雪如意”架在山谷之間,采用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這給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
因在山谷中選址,樁基所有基礎都不在同一標高。133根樁基,每一段山體的地質條件都不相同,相鄰樁基點位地勢落差大。“所有樁基都是人工成孔,同時還要配合爆破施工,我們最長的樁挖到了20多米,相鄰樁頂標高最大相差11米,作業人員工作空間十分狹小,133根柱子就是133道難題。”張裕說。
令張裕自豪的是,由中鐵建工集團90后小伙組成的年輕團隊,一路攻堅克難。
樁基礎施工和賽道梁板精細施工,都需要精確控制,是賽道建設過程中施工難度最大的兩項工作。“滑道所處山體,地勢起伏大、基巖風化界面程度不一。”中鐵建工集團項目經理姜秀鵬說,要在高達110米的山體邊坡施工,土方量龐大、支護范圍廣、作業面狹小、安全風險大。
項目技術團隊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從開辟施工道路、臨時支護配合永久支護,自上而下的施工順序,機械開挖配合爆破作業等方面入手,將貝雷梁、盤扣架支撐完美融合,解決支撐大跨度、大荷載混凝土構件承載力需求。
在賽道曲面精確控制方面,項目團隊經過大量理論論證,前期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模擬施工,施工過程中將每個大軸線分成若干個小軸線來控制曲面的高度及弧度,利用儀器對沉降、位移和曲線進行精準監測。同時,將BIM深化延伸到工程預制件加工以及現場實際操作中,確保賽道建造的精度達到厘米級,最終雕琢出了這條優美的S形曲線。
令張裕印象最深的是,自2018年5月開工以來,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冬奧會項目部集中力量加強技術攻關,連續攻克了施工作業面小、支撐架體基底坡度大、大懸挑鋼結構安裝難度高、垂直運輸困難等多個難題,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冬奧場館建設空白。
“‘雪如意’邊上的那條聯絡線真費了我不少功夫。”中鐵建工集團奧運村項目總工程師王普所說的“聯絡線”,其實是“雪如意”頂部聯通山腳的一條路,施工機械、物料的運輸都要通過它來實現。
王普記得,剛來這里時,滿目蕭條、雜草叢生。為了開辟這條聯絡線,他和同事每天扛著設備踏勘、測量、定位、標高,盡管穿著長衣長褲,還是難免受圪針的“皮肉之苦”。到了7、8月,每天10多個小時室外工作,王普的臉、胳膊被曬脫了一層皮,“聯絡線建成時,我都快成黑人了”。
目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已經完工,這個90后工程師團隊正在進行維護和調試工作。
“作為青年建設者,能為國家重大建設工程貢獻一分力量,特別榮幸。”張裕最大的心愿是期待2022年“雪如意”正式投入使用時,帶家人來場館看看,一同見證冬奧奇跡。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飏 通訊員 付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