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15:51:01 作者:劉安沐 劉瑋
滄州清風樓
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東部瀕臨渤海,滄州也因臨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境內有滄州鐵獅子、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聚館古貢棗園等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南皮石金剛等景點88處,以及海興小山火山遺跡、東光鐵佛寺、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宮 、武帝臺、鄚州廟、盤古廟等古跡。
暮云連海岱,明月滿滄州
作為運河古郡、歷史名城,滄州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位于大運河畔的清風樓,是滄州的建筑地標和文化地標之一。
滄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武術之鄉”“雜技之鄉”的美譽。上古時期的幽州和兗州、西周時期的青州、春秋戰國時期的燕趙、三國時期的魏國、唐朝時期的河北道、元代中書省的河間路以及明清時期的直隸河間府,都源于滄州大地。滄州的歷史文化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尤以戰國名醫扁鵲、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清朝大學士紀曉嵐、洋務運動的首領張之洞、民國時期代總統馮國璋、抗日英雄回民支隊隊長馬本齋等最為人所知。
渤海海岸風光
滄州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來到滄州做客,主人會用最好、最具特色的美食來招待你。全羊宴、全驢宴、八大碗、火鍋雞、羊腸湯應為首選。美酒“滄州鐵獅子”、“滄州御河春”更是譽滿燕趙大地,很多游客都會帶上點滄州地方特產留作紀念。
滄州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并有“鑄造之鄉”“中國歷史第一僑鄉”“鴨梨之鄉”“金絲小棗之鄉”等美譽。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見證著城市的變遷與盛衰,澎湃激蕩的渤海灣敞開接納四海的胸襟,繪就了滄州因河而興、因海而名的盛景。
《詩經》,從這里發祥傳播;盤古,從這里開天辟地;徐福,從這里出海東渡。滄州武術名揚寰宇,吳橋雜技蜚聲海外。當今,作為京杭大運河畔繁華的古郡,滄州正依托一河(京杭大運河)兩湖(白洋淀、南大港濕地)的自然資源和雜技、武術等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運河古郡 渤海明珠”品牌,致力于成為“京津冀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城”。“暮云連海岱,明月滿滄州。歸鳥如云過,飛星拂瓦流。城南秋欲盡,寂寞采蓮舟”(源自《元統乙亥余錄囚至滄州坐清風樓》)。滄州這顆渤海灣西畔的明珠就像明月飛星一樣冉冉升起。
渤海海岸風光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滄海,是“滄海之州”的滄州之海,是為世人帶來“看滄海橫流、閱滄海桑田”深刻體驗的景觀之海,更是獨具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海。“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句詩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錦瑟》,大意為: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珍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正所謂“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既然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那就讓一曲《滄海謠》帶我們聆聽滄海孕育的慷慨激昂吧。
2019年滄州渤海新區全域旅游啟動,滄海文化風景區正式開放,一首優美動聽的《滄海謠》廣為傳唱。《滄海謠》的三名創作者,都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他們用歌曲表達出對滄海的深沉愛戀、生機勃發的年輕滄海的萬丈豪情。歌曲時而深沉時而激昂的旋律,以及演唱者滄桑的音色,打動聽者,并深思自己的來源和歸處。
渤海漁村日落
滄州,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同時是一個精神概念。如果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那么,作為歷史上最久遠的黃河入海之地,滄州不但吸納著古老黃河送來的滔滔黃水,也承接和吸收著黃河流域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千童東渡,就是從這里下海啟航,這樣的奇跡,只有在連接著高度發達的古代農耕文明的滄海區域,才有可能出現。
了解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再聽《滄海謠》,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假如有一天您來到“滄海之州”——滄州,從一個叫做“鎮海吼”的鐵獅子出發——那里曾經是滄海的水患所抵達的地方,從這里驅車一路向東,飛馳跨越華北大平原末端的臨海地段,會產生一種逆向穿越滄海桑田的時空隧道的感覺:地勢一直都是廣大而平坦的,但隨著滄海的臨近,地上的植被會越來越稀少,直到看到大片的鹽田,就進入了“滄海”。這里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繼續東進,會看到滄海的廣闊灘涂,如果有幸趕上漲潮,就可以很快看到大海;如果不巧遇到退潮,那就需要在灘涂上繼續向東步行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才能看到大海。
當我們站在滄海的灘涂之中,面對浩瀚洪荒且涌動不息的潮水,聆聽這首《滄海謠》,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恍惚間已經置身于大地的心臟,我們的心跳,不由地伴隨著波濤的涌動而共振,我們的思緒,也會穿越古今,超越滄桑,躊躇滿志,激情飛揚。
京杭大運河穿過的城市——滄州
兩千年前,漢武帝就是在這個地方“筑臺以觀滄海”。而今,滄州渤海新區在這片荒涼之地快速崛起,給滄海桑田的變遷增加了一個新的注腳。滄州渤海新區是在滄海灘涂上興起的一個現代都市,這里高端產業聚集,城市蓬勃發展,是河北省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更加令人驚異的是,這里樹木茂密,水草豐美,環境優美,文化發達,與滄海的原始地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滄海文化風景區、十里金沙灘、貝殼湖、五行塔、東渡碼頭、南大港濕地等,從另一個維度闡釋了滄海變遷。
是的,聆聽《滄海謠》需要這樣一種情境,歷史與當下交織,夢想與現實碰撞,古老與年輕同在。
有興寄滄州,逝欲窮浩蕩
來到滄州,可以置身南大港濕地。登上觀鳥亭,濕地全景盡收眼底,觀萬頃蘆海,聞沁人花香,聽清澈鳥語。翠綠的新葦在視野里蔓延,與碧水藍天交匯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圖卷。
宋代方一夔詩文曰:“有興寄滄州,逝欲窮浩蕩。”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最具權威的場所。有興趣到滄州旅游,城市博物館是必去的地方,那里能看到這座鮮活城市的歷史過往,滿足人們對這座城市的好奇心。
滄州地標——鐵獅子
吳橋雜技大世界
在吳橋,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田間地頭,當地人會隨時隨地用魔術和雜技,給觀者帶來歡樂和驚喜。走進吳橋雜技大世界旅游景區,可以感受到雜技的魅力。
進入滄海文化風景區,陣陣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沿著寬敞整潔的滄海文化大道行走,滿目蔥蘢,盡覽花海蜂蝶,一派生態盛景。海浪層層積疊,前擁后推,一尊威武雄壯的鐵獅巋然不動,它頭部高昂,怒目圓睜,雖然歷經千年風霜,依舊神韻不減,雄風依舊,靜靜地“守護”著滄州的一草一木。滄海文化風景區點綴在渤海灣畔,在古老的滄海之州,蛻變出絢麗光華。
漫步于滄州名人植物園,一步一景,步移景異,恍若置身于中國古典園林,感受滄州的歷史人文景觀。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