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21:14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李莉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熱情洋溢,他們朝氣蓬勃,他們不斷的提升著自我,只為給林業、園林養護、建筑工地和私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有這樣一個集體,它溫暖如家,它凝聚團結,致力于給客戶帶來充分體驗的新型環保產品,為保護環境作出應有的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這就是德國安德烈?斯蒂爾(STIHL)動力工具公司。近年來,斯蒂爾加速園林動力工具技術的革新與發展,推出符合歐Ⅱ標準的汽油動力產品以及更為環保的以鋰電池為動力的系列園林工具產品,引領市場新走向,進一步推動了園林行業的綠色發展。作為園林工具產業的引領者,斯蒂爾中國仍然在不斷探索、創新、前進……
左:第二代斯蒂爾掌門人 漢斯皮特 ?斯蒂爾;中:太倉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兆剛 ;右: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公司總經理 夏文福
園林行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為園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隨著園林行業新興細分領域快速發展,市場對高端園林工具的需求與日俱增,園林綠化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順應趨勢,將資源、技術、市場向生態領域傾斜。
斯蒂爾STIHL集團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對我國龐大優質的供應鏈體系甚為滿意。25年來,斯蒂爾集團陸續在中國投資建廠,目前主要有三個投資項目:江蘇太倉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有限公司和廣東駿馬(ZAMA)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今年對于斯蒂爾中國來講,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斯蒂爾青島三期廠房隆重開業、斯蒂爾太倉喜迎25年大慶。
立足需求守初心
如何減輕園林工人的勞動強度,是斯蒂爾品牌創始人安德烈?斯蒂爾的一大心愿。斯蒂爾在人與自然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他們致力于開發能給客戶帶來充分體驗的新型環保產品,讓園丁們的工作更舒適、更體面。
1926年,安德烈 . 斯蒂爾在德國斯圖加特的坎施塔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鏈鋸,并開始生產鏈鋸產品,安德烈 . 斯蒂爾給林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林業工人的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被世人稱為“鏈鋸之父”。
斯蒂爾專業型鋰電池產品系列
1959年,斯蒂爾研發的CONTRA油鋸轟動業界,這款油鋸歷史上首次采用直驅方式,去掉了齒輪箱作為動力傳接,不僅極大地減少了整機重量,而且使得切割的動力和效率有了革命性的提升。此外,這款油鋸還采用了最新技術的膜片式化油器、鋸鏈潤滑泵以及全新設計的導板。當這樣一臺油鋸擺在伐木工人的面前時,那種稱心如意的感覺也許就像齊天大圣在東海龍宮猛然間看到如意金箍棒時一樣,讓人喜出望外。拿起來順手,用起來得勁,對于伐木工人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完美的了。憑借著CONTRA油鋸的出色表現,斯蒂爾很快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油鋸品牌。
斯蒂爾由此開始了園林工具的研發。經過十余年的努力:1973年斯蒂爾第一款綠籬機HS200誕生;1977年斯蒂爾第一款割灌機FS80誕生;1983年斯蒂爾第一款吹風機BG60誕生。其綠籬機、割灌機、吹風機迅速占領全球市場,斯蒂爾在園林綠化工具行業的強大影響力延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自1971年以來,斯蒂爾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鏈鋸品牌并一直保持至今。經過94年的發展,斯蒂爾已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擁有約17000名員工,年營業額超過33億歐元的全球頂級的油鋸和戶外動力工具制造商。據了解,斯蒂爾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50000多名經銷商,38個銷售和營銷子公司,斯蒂爾在海外有七大生產基地,德國本土有八大工廠,從第一工廠到第八工廠各有特色。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巴西、美國、中國和菲律賓的工廠,其產品涵蓋油鋸、割灌機、綠籬機、吹風機、草坪機、切割鋸、清洗機、噴霧機等小動力產品和鋰電池動力產品以及安全防護用品。斯蒂爾研發的產品使全世界的林業、園林養護、建筑工地和私人用戶的工作變得輕松便捷。
開拓進取勇擔當
斯蒂爾取得的每一點滴進步,都離不開大家的關注、支持和參與,大家的理解、信任是我們進步最為強大的助推器。
——王兆剛在太倉安德烈 . 斯蒂爾25周年慶典活動的致辭
今年1月15日,太倉安德烈 . 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迎來了25周年慶典活動。
25周年慶現場德國斯蒂爾高層與太倉斯蒂爾高層同心聚力
作為德國斯蒂爾集團在中國的唯一全資銷售子公司,太倉安德烈 . 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作為斯蒂爾集團在中國地區的銷售中心及產品物流中心,其產品在林業、園林、農業、家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在充分滿足全中國廣大用戶和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太倉斯蒂爾動力工具公司的風機、水泵、切割機等產品在森林消防及城市救援領域也在大展身手。太倉斯蒂爾在王兆剛經理的帶領下,更是在園林綠化行業掀起“橙色風暴”,他們參加了全國性的園林機械、花卉園藝展會,第十一屆廣州國際園林機械與園藝工具展、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等,還參加了各地園林協會的交流會。此外,他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100多場產品演示和推廣活動,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自上海,西達新疆,都留下斯蒂爾人的身影。王兆剛表示:“我們連續多年實現了中國市場20%以上的增長率。未來,會繼續保持這種增長態勢,為客戶提供最滿意的產品。”
變中求新勇破局
持續改進最大的核心點就在于變化,斯蒂爾最大的進步也在于變化。如何去預見變化、掌控變化、解決變化,最后全方位指導變化,并使得變化逐漸發展成為公司進步的力量,這是夏文福最大的感觸,也是他的管理心得。
“跟其他城市相比,青島在物流上有港口優勢,并且可以給我們提供穩步發展的商業環境。”夏文福介紹。2004年,夏文福作為項目經理參與到斯蒂爾(青島)建廠項目中,2005年開始擔任斯蒂爾(青島)總經理。他帶領著斯蒂爾青島從初始的項目計劃一路發展成為今天擁有一千一百多名高素質員工的集團重要生產基地。
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公司
夏文福說,公司坐落于青島出口加工區,占地約200畝,其中一期廠房及辦公面積約22,000平方米,已于200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廠房及辦公面積約16,600平方米,于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對更大生產空間和產能的需求,2018年9月19日,斯蒂爾(青島)工廠投資1.9億人民幣的第三期2.4萬平方米的廠房正式開工,2020年1月17日舉行了三期工廠開業典禮。目前,斯蒂爾(青島)工廠總使用面積達到6.4萬平方米,有9個大類的產品在青島工廠進行生產。據了解,今年青島工廠產量占整個集團銷量的四分之一,產品將銷往全世界87個國家的107個客戶,其中出口量占比90%,內銷量占比10%,斯蒂爾(青島)工廠一躍成為該集團最大的油鋸生產基地。
德國企業向來以高水準的生產制造聞名于全世界,作為一家先進的德國企業,斯蒂爾(青島)的精益生產化以及數字智能化生產尤為重要,同時創新對如何生產產品也很重要。夏文福說,很高興能夠深度參與到全新的高壓清洗機系列的產品研發中,使得我們從多維度去發展斯蒂爾(青島)本地研發團隊。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基于改進產品及降低成本,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例如,在車間實現了單件流,實行按訂單生產,并且在物料供應中使用拉動原則,支持供應商進行精益改善,實現了智能生產。
談到數字化生產,夏文福介紹,斯蒂爾正在實施一個全面收集和使用生產數據的設計,將更高效的可視化技術運用到生產。斯蒂爾有個鮮明的技術特色,就是擁有一個可以根據訂單來生產制造的系統,以銷定產。斯蒂爾(青島)專門針對太倉公司的需求制定了看板系統,青島可以在五個工作日內滿足太倉的發貨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太倉斯蒂爾倉儲庫存量,提升了對客戶的響應速度。“我們不斷地在整個生產的環節中持續改進生產模式。同時,要求所有的團隊在精益生產上不斷維護、不斷更新。”
太倉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
夏文福表示,全球大部分自動化系統都是在中國制造的,在中國的制造成本會比其他國家更低,所以說自動化生產的布局也會是斯蒂爾家族更關注的業務。未來斯蒂爾會逐步減少工人,加大自動化生產。在數字化生產方面,我們之前生產上所有的數據如同一座座孤島,我們現在所做的是把這些孤島進行結合、打通,在不同的生產數據中形成交互。通過對生產線數字信息的處理,更好地了解整個生產線的狀況,以及后期怎樣對生產線進行一個改造。
斯蒂爾(青島)在不斷地提高自身競爭力、靈活性生產、及時交付率以及質量表現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斯蒂爾(青島)做出了迅速的反應,致力于為亞太地區提供具有最高性價比的產品,如今斯蒂爾(青島)在持續改善方面已經成為整個集團的佼佼者。為應對后續越來越多的低成本項目帶來的挑戰,通過不斷的持續改善,建立一個更加高效、穩定并且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
在夏文福帶領下,斯蒂爾(青島)在飛速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成長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貢獻當地、回饋社會的企業。斯蒂爾(青島)在就業機會和示范性工作環境上都給當地勞動力市場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通過嚴格和全面的安全管理,斯蒂爾(青島)在整個斯蒂爾集團中保持著最低事故率。此外,斯蒂爾(青島)對環境保護的貢獻涵蓋了各個方面,例如避免和減少排放、通過嚴格管理有害物質避免污染以及持續降低能源消耗。
精誠合作鑄輝煌
在斯蒂爾集團的組織架構里,生產和銷售是分開的,但仍然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兩個公司之間有很多業務和人員上的聯系,互相幫助和支持。
——夏文福
在太倉斯蒂爾25周年的慶典上,夏文福送上了一份神秘而又特別的禮物——一張相片。相片上記錄的是斯蒂爾(青島)工廠為太倉斯蒂爾開具的第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它是太倉斯蒂爾與青島斯蒂爾情誼的縮影和印證。
生產和銷售之間相互影響又相互補充,那么如何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呢?斯蒂爾(青島)和斯蒂爾(太倉)是如何進行緊密的合作來更好的服務于中國大陸的斯蒂爾客戶的呢?夏文福說:“在斯蒂爾集團的組織架構里,生產和銷售是分開的,但仍然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兩個公司之間有很多業務和人員上的聯系,互相幫助和支持,例如太倉支持我們做產品的實地測試,我們專為本地市場研發特別的產品型號,以及在斯蒂爾(青島)接待經銷商的訪問。對于客戶手中產品的相關事宜斯蒂爾(青島)和太倉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最近合作的項目是實現了KANBAN拉動斯蒂爾對太倉的供應,實現更好的服務并降低成品庫存。”
“作為斯蒂爾的在華銷售公司,我們除了引進斯蒂爾全球工廠生產的高品質產品外,還致力于貼近用戶并發掘需求,然后將這種需求轉化為產品,讓中國客戶在使用斯蒂爾動力工具的同時,更好更環保地融入大自然。”斯蒂爾(太倉)公司經理王兆剛表示。
關愛用戶筑輝煌
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得更好,必須以品質打天下,要有從關愛用戶的健康為出發點,企業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斯蒂爾就是這樣的一個企業,其開發的系列產品不僅有著極致的安全性能,更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從農村到城市,我們面臨一個共同的課題,那就是環境。如果說斯蒂爾油鋸體現的是對伐木工人的關愛,那么斯蒂爾園林工具則體現的是對園林工人的關愛。曾幾何時,園丁們的工作還是累活臟活的代表,他們拿著簡單原始的工具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非常渺小,畢竟人的體力是極其有限的。斯蒂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開發出了多個系列的園林工具。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地走訪用戶以及測試,一款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單刃綠籬機HS52上市了。斯蒂爾HS52歷經了福建、四川、云南、安徽、浙江等茶園長達兩年多的測試,可以完美地勝任各種綠籬枝條和各種類型茶樹的修剪,其油耗和重量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HS52單刃綠籬機是在HS45發動機的基礎上,專門設計了符合人體工學的后把手,適合茶園及各種綠籬修剪的需要。HS52具有輕、快、好、省等優秀特點,是廣大茶農和園林綠化工人的必備神器。輕:HS52綠籬機擁有600mm的刀片,重量卻只有5公斤,可滿足不同的綠籬修剪并讓用戶輕松完成他們的修剪工作。5公斤左右的重量對單刃綠籬機來說真是輕到了極致!快:HS52綠籬機配有瑞士進口的專為修剪粗枝設計的鋒利刀片,在刀片側邊也開有刃口,即使枝葉直徑比齒間距大的粗枝也能輕松切斷,完全可以勝任茶園上的重修剪。好:HS52綠籬機配有德國技術的發動機,功率強大,質量可靠,保修一年。省:HS52綠籬機的油箱僅225ml,卻能連續工作長達30至40分鐘。
可靠的質量也為用戶省下了不少的維修費用和時間。斯蒂爾(青島)工廠是一家將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EOHS)作為價值觀的公司。建立了一個有效的EOHS管理體系并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2011年和2014分別獲得由勞氏頒發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證書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證書;建立了一個基于顏色區分類別的垃圾分類系統;在工廠空地種樹并形成了斯蒂爾的小樹林;非常低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率;領導層廣泛地應用安全行為觀察(STOP)工具;從2010年開始被FM集團公司評為“被高度保護的風險”;獲得各級政府頒發的安全管理榮譽獎牌。站在已有的成績之上,斯蒂爾一直追求持續改進,把斯蒂爾的EHS管理體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新冠病毒給青島工廠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員工沒有辦法回到工廠上班,工廠只能恢復50%的產能,在全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產能在幾個星期內迅速恢復到100%。近兩個月,斯蒂爾全球客戶的需求出現了反彈,銷量顯著增長并創下增長記錄。目前,斯蒂爾(青島)正在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滿足增長,同時預期整個集團的銷量也都會有所增長。
現今社會越來越提倡綠色、環保,環保產品的使用效率永遠是斯蒂爾創新的基礎。斯蒂爾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為用戶提供頂級的產品。
作為世界領先的油鋸和園林動力工具品牌,斯蒂爾集團的愿景是“與自然為伴,盡享輕松工作”;目標是“鞏固世界最暢銷鏈鋸品牌的地位,并成為在園林維護和建筑工業領域中的動力工具領導者”。我們有理由相信,斯蒂爾的創新發展之路,一定會實現新的跨越,創造新的輝煌。(中國周刊/李莉)
編輯: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