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17:07: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養老服務監管“管什么”“誰來管”“怎么管”?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國養老服務領域的第一份以監管為主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文件。中國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29日在國新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意見》進行了解讀,回應養老服務監管“管什么”“誰來管”“怎么管”。
資料圖:一老年人用社區健身器材鍛煉身體。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攝
養老服務監管“管什么”“誰來管”“怎么管”?
高曉兵稱,《意見》以更好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出發點。針對目前中國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問題,圍繞“監管什么、誰來監管、怎么監管”三個核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管什么”就是要明確監管重點,牢牢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
《意見》從加強質量安全、從業人員、涉及資金、運營秩序等監管和加強突發事件應對五個方面,實現對養老服務機構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資金、管設施。
“誰來管”就是要落實監管責任,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
《意見》從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壓實機構主體責任、發揮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三個方面,構建了政府主導、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大監管格局,明確了直接涉及的16個部門職責分工。
“怎么管”就是要創新監管方式,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意見》從加強政府部門協同監管、信用監管、信息共享和發揮標準規范引領作用四個方面,提出了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效能的具體措施,建立健全行業監管、綜合監管的協調配合機制。
創新養老服務監管模式
“監管過去是以‘許可’為中心進行的。在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后,就要求我們以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為此,《意見》做出了一系列創新。”高曉兵說。
她稱,這些“創新”體現在理念、體系、模式、機制、措施等多方面。
在理念創新上,監管不是為了監管而監管,而是為了更好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體系創新上,進一步彌補了養老服務體系的監管短板和不足。強化了養老服務監管,完善了一手抓扶持發展、一手抓監督管理,豐富了養老服務體系的內涵,健全了養老服務在制度體系上的“四梁八柱”。
在模式創新上,改變了從原來圍繞“許可”進行監管的模式,形成了以事中事后監管為核心的養老服務新型監管模式,在強化寬進、鼓勵參與的同時,突出了過程監管、結果監管,確保養老服務行業放得開、管得住。
在機制創新上,搭建了養老服務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協同機制,形成了相互配合的綜合監管機制。
在措施創新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體監管舉措,如要求在養老機構重點領域安裝視頻監控;對養老服務機構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對突發的、影響到安全和質量的事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加強信用監管;推行“互聯網+監管”等等。
對欺老虐老等行為零容忍
針對少數養老機構仍存在個別服務人員“欺老虐老”的現象,高曉兵回應稱:“對這樣的行為,我們堅持‘零容忍’”。
她表示,對欺老虐老等行為調查屬實的要堅決打擊、絕不姑息,依法追究責任人法律責任;情節惡劣的,依法依規在一定期限內實施行業禁入措施。
下一步,民政部將聯合相關部門,以貫徹落實《意見》為契機,加強對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教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其職業技能水平,并加強監督懲戒力度。
“我們也希望充分發揮媒體、社會和行業組織的監督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發現問題,依法予以打擊。”高曉兵說。(完)
編輯:孫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