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南湖濕地公園
淮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4000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此后歷代王朝在此設郡置縣。顓孫子張秉承儒教傳道授業,蹇叔輔佐秦穆公成就春秋霸業;薛廣德、桓譚曾在相山講學,“竹林七賢”之嵇康、劉伶世居臨渙;戴逵、劉開渠開創雕塑之先河,漢畫像石、宋元古瓷傳遞著城市文化的深蘊;中國十大古曲中淮北獨占三席——《高山流水》《廣陵散》《梅花三弄》;柳孜隋唐運河遺址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遺產點,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石山孜遺址、臨渙古城墻、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展示著厚重文化和輝煌歷史。
淮北市地處蘇豫皖三省交界,常住人口197萬人,是安徽省地域面積最小的地級市。1960年建市,60多年來,淮北因煤而建,緣煤而興,被譽為運河故里、能源之都。
作為全國重要的資源型城市,淮北累計生產原煤11億噸,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009年,被列為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煤炭出,土地落,采煤沉陷讓這座城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下水降落漏斗區達300平方公里,全市41.6萬畝土地沉陷,1.37萬畝采石山體廢棄,這些成為城市發展最重“難題”。
采煤沉陷區是煤礦采掘后留下的下陷地域,其綜合治理被認為是一道世界難題。
困境倒逼改革,探索賦能重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北提出城市生態治理的逆向思維——既要治理好,更要“變廢為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煤城”淮北正在向“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山水生態美城華麗轉身,成為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樣板”。
如今,俯瞰淮北,呈“川”字形分布的相山、泉山、龍脊山,峰巒起伏、峰壑爭秀,100平方公里的城區中心湖帶,六湖連珠,熠熠生輝。尤其是碳谷湖、綠金湖、南湖三湖景區被一條綠道串聯起來,形成城市核心景觀區。
朔西湖美景
綠金湖風光
淮北本沒有湖,現在的湖治理前是一個個廢棄采石宕口,一片片荒草廢灘。
淮北市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及廢棄采石宕口生態修復上先行先試,著眼把“歷史包袱”變成“發展財富”,努力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模式。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淮北市探索出了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預治理方法治理采煤沉陷區。“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獨具特色的治理方法,解決了采煤沉陷區的治理難題,綠金湖治理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該項目是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批準的國家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總治理規模3.61萬畝,總投資22.25億元。綠金湖項目采用PPP融資模式,有效融資超過22億元。項目治理后恢復土地2.45萬畝,形成總蓄水庫容達3680萬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庫。建成圓夢島、連心島、綠金島、一樹島等生態島嶼,為100余種動物和近百種植物提供棲息地,成為皖北地區重要的候鳥中轉站。
綠金湖治理為城市發展拓展空間,創造了令人驚嘆的生態價值,實現了由“塌陷地”到“黃金地”的華麗轉身。聯合國人居署對淮北市沉陷區治理給予高度肯定,稱其為“實現了土地再生的奇跡”。
近些年,淮北市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城市建設各個領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用可持續的“生態綠”換取更加長久的“天空藍”。截至2020年底,淮北已累計投入資金近200多億元,共治理采煤沉陷區20多萬畝,新增耕地10多萬畝,新增建設用地3萬多畝,有效緩解了城市建設用地緊缺困境;搬遷村莊498個,實現了20多萬沉陷區群眾的安居夢;形成湖泊水域5萬多畝,打造形成南湖、乾隆湖、綠金湖、碳谷湖、古樂湖、朔西湖等六大湖泊,城市中心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帶,既為淮水北調項目提供了充足的蓄水庫容,也有效改善城市生態氣候,使淮北人民“擁湖發展夢”從藍圖變為現實。
昔日煤灰蔽日、沉陷遍地的“礦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園城市”,成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換的典范。
生態治理的創新實踐,讓淮北備受矚目。2016年,淮北市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2017年,淮北市成功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9年淮北市榮膺中華環境優秀獎;2019年淮北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2020年,淮北市成功蟬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2021年,淮北市綠金湖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項目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發布的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2021年11月,淮北采煤塌陷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榮獲國家工程優質獎——魯班獎,這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沉陷區治理工程。
如今的淮北城市發展格局已由“依山建城”轉向“擁湖發展”“跨湖發展”,420平方公里規劃區內山水生態達200平方公里,有相山公園、四季榴園、長壽南山等眾多景區,有交匯貫通的南湖、綠金湖、碳谷湖及圓夢島等城區中心湖帶景觀,常年吸引天鵝、白鷺等候鳥棲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城市特色風貌更加彰顯。
相城遠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北市不斷創新、久久為功,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經歷了一次次蝶變提升。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淮北交出一份綠色生態的美麗答卷,讓過往增加了沉甸甸的歷史厚重。
山河皆入景,所見皆是畫。一個更加青綠、更為靚麗、更為富美的淮北,正款款而來!
責任編輯:游洋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