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甘埔客僑文化會客廳 又是一年秋風至,融融暖陽照耀下的油甘埔村,村莊的自然美景與人文氣息交融,成為放松身心的絕佳去處。漫步于村中,僑鄉風貌初見雛形,濃郁的“僑鄉”特色洋溢在每個角落,令人倍感親切與溫暖。隨著城市更新的推進,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為整個村莊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使這里更顯生機勃勃。 近年來,東莞市鳳崗鎮油甘埔村借助“百千萬工程”的契機,以黨建為引領,確立了“穩大盤,求突破”的目標,積極推動“工業實體經濟新形態”,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村委會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創新思路,多措并舉,優化產業結構,引入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與此同時,村民們的積極參與提升了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水平,營造出和諧、友愛的社區氛圍。在這一系列努力下,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正在逐漸成型,展現出未來無限的可能。 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強力推動下,油甘埔村憑借黨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深度聚焦鄉村振興,依托產業振興,全面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油甘埔村成功實現了經濟的高質量增長。村黨委書記江穎聰表示:“村集體經濟不斷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確保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上半年,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政策,積極響應《東莞市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減租相關工作指引》,村莊經濟發展顯著。 在城市更新方面,村委會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成功定位和保護井龍A地塊的兩棵荔枝古樹,并完成土壤檢測。此外,安寶工業區的安全巡查和消防培訓持續進行,佳兆業B02地塊的供地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待市場回暖后進行掛牌。油甘埔村還與東莞市順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署共建框架協議,促進“千企幫千鎮 萬企興萬村”行動,進一步推動本地經濟發展。 江穎聰表示,村委將繼續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低效工業園區改造,目標是在今年實現村集體總收入增長5%。 油甘埔村的成功實踐不僅彰顯了黨建引領的力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展現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新面貌。 加快人居環境整治 在黨建引領下,油甘埔村穩步推進美麗鄉村風貌建設,致力于提升村莊顏值并加速鄉村振興。 近期,村里實施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河涌整治工程進一步改善村莊整體環境,為居民生活帶來明顯變化。同時,油甘埔經濟社啟動了停車管理,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車輛亂停放問題。 在提升公共設施方面,大窩后山登山道的尾段工程順利完工,極大地方便了登山等大型活動。校塘路兩旁建筑的外立面也完成了升級改造,使村莊煥然一新。青塘面排污橋涵的改造工程圓滿完成,為河涌整治工作增添了新的保障。此外,鳳崗鎮內首個應急管理服務站已投入使用,為300余家企業和800多人提供了培訓,提升了應急管理水平。 在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上半年,油甘埔村全面清查了南岸村、仕璘路和沙嶺村等區域,清理了大量“牛皮癬”廣告和亂倒垃圾,處理了多個衛生死角,總計清理垃圾近200噸。 在綠美鄉村建設方面,村內積極開展植樹活動,包括種植木棉樹、銀杏樹和油柑樹等。綠化修剪及護理工作也已完成,維護多個綠化區域。此外,上半年還完成三線整治工作,對轄區內多個路段的架空線纜進行了整治,進一步提升村莊的整體環境。 擦亮幸福底色 第二十五屆“油甘埔杯”籃球比賽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閉幕。此次賽事展示了文體賦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為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油甘埔村積極落實民生實事,通過緩解民困與提升民生愿景,將村民的期望轉化為現實。目前,村莊正在推進新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現代化設計逐漸顯現,不僅提升了購物環境,還成為新的亮點,有效回應了村民的需求。 在公共服務提升方面,油甘埔村實施了《東莞市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實施方案》。通過夏令營、老年人愛心餐和民生微心愿行動,解決了很多群眾的生活難點,服務項目總數達385項,服務質量顯著提升。上半年,村里還組織了新春迎新和元宵親子DIY等節日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內容豐富,涵蓋了婦女、青少年及親子互動,進一步推動了社區的多元化聯動。 村莊重視婦女權益與教育,推薦優秀婦女入黨,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并設立維權服務機構,為婦女提供多樣化服務。同時,村里積極推進社區教育,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僑胞之家和南粵家政服務站的有效運作,展現了村莊對民生實事和集體經濟發展的高度關注,滿足了居民的多樣需求,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推動了整體發展。 如今,油甘埔村正在積極推進多個民生工程,包括無證宅基地補辦、華僑公園建設和口袋公園改造。這些措施旨在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為社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江穎聰表示,在東莞市委市政府和鎮委的正確領導下,油甘埔村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發展基礎,全力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工作。村莊將著重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發展,為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鳳崗“百千萬工程”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