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看免费视频_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一级a一片久久免费_欧亚一级毛片免费看_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_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當前位置:人物 > 

李萬君:以焊槍為劍,守護中國高鐵安全之盾

發布時間:2025-05-16 12:32:01|作者:卞文志
圖片

全國勞動模范李萬君在工作

“燈在光天化日下不能引人矚目,只有在黑夜才顯示它的光輝。你要像燈一樣發揮光亮,照亮前程。兒子,努力吧!”這是全國勞模、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事業部焊接產線組電焊工李萬君珍藏的一封家書。1987年,李萬君成為焊工,因工作環境艱苦,他曾想換工作。就在這時,父親李世忠給他寫下了這封家書,鼓勵他扛起責任。自此,李萬君懷著一顆熾熱的報國之心,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終于成為一名從職高走出來的“大國工匠”。


強國復興有我,在青春扉頁書寫奮斗詩篇


2025年3月27日下午,“強國復興有我 勞動創造幸福”吉林省勞動模范巡回宣講暨勞模工匠進校園·開學第一課首場活動在長春職業技術大學開啟。活動同步為李萬君等4位勞模工匠頒發吉林省總工會“黨的創新理論和三個精神”宣講團成員、長春職業技術大學客座教授聘書。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師李萬君“壓軸”登場,將現場氣氛推向新高潮。他以自己手持焊槍點燃夢想的奮斗故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不斷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彩歷程。


面對現場一雙雙熱忱明亮的眼睛,他感慨萬千:“同學們,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你們的未來無限廣闊。希望大家把每一天功課做好,在青春的扉頁,逐行書寫奮斗的詩篇,讓人生更加精彩閃耀!” 多年來,為致力于傳承與創新,李萬君不僅自己一步步達到了技藝卓絕的高水平,還致力于培養新一代焊工、向大中小學學生傳播正能量。他的事跡激勵著許多年輕人投身于技能學習與創新實踐中,他帶領的“李萬君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在焊接技術難題攻關和焊工技能培訓方面更是取得了顯著成果。如今,李萬君已成為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人。


李萬君1968年出生,1987年7月畢業于長春客車廠職業高中,而后進入客車廠焊接車間工作。現任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兼任吉林省總工會副主席。作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車間的一名工人,從1987年職高畢業進廠到現在,李萬君在崗位上一步步成長為焊接領域的“國家技能大師”、我國第一代高鐵工人。一名普通的電焊工,用30多年的堅守與創新,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職業生涯。從青澀的焊工到被譽為“高鐵焊接大師”,他見證了中國高鐵的崛起,也為這一國家名片的打造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38年前,李萬君職高畢業后進入中車長客轉向架焊接車間,工段門口冒出的焊煙刺鼻難聞,車間里夏天熱、冬天冷,條件惡劣。一起來的28個同學中有25人調離焊工崗位,但李萬君在父親的鼓勵下選擇了堅守。他利用業余時間主動練習焊接技術,從廢鐵板到真材實料,技能在汗水中不斷提升。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7年,公司舉行技能大賽,李萬君一舉奪得焊工技能競賽第一名。在工作環境艱苦、同事紛紛離職的背景下,父親的一封深情家書讓他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


一封家書決定一生事業。 “我的初心就是做一名合格的焊工”,面對采訪,李萬君展現出東北人特有的直爽和親切,用幽默、樸實的話語講述自己的初心。高中畢業的李萬君被分配到電焊水箱工段車間后,每天要穿著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著封閉的焊帽。那時候,工作環境差,條件很艱苦。有時要整個人趴在焊接的鋼板上作業,衣服蹭滿鋼板上的油,油沾灰、灰裹油,讓工人們都變成了端著焊槍的“泥塑”。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一切都是嚴峻的考驗。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同一批分來的28個同學走了25個。李萬君的心也動搖了。當時,改革開放已近十年,各種新行業正吸引著躍躍欲試的年輕人。李萬君也嘗試央求父親找人給他換個輕松點兒的工作。父親深情地寫了一封家書給兒子,其中寫道:“爸爸是工人,知道你的工作又苦又臟又累,更可怕的是一不注意電焊打眼睛遭罪啊,這事爸爸都知道,也很心疼你。爸爸又一想,臟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干,大家都走了,誰來完成任務啊。兒子,努力吧!”寥寥數語,卻飽含了老一輩工人無私的工匠精神。


讀完父親的家書,李萬君反躬自省,下決心留在車間,專心做一名電焊工人,并開始潛心鉆研。從此,他再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焊槍。在初心與堅守的定力下,在父親寫給他的家書激勵下,李萬君從此潛心鉆研焊接技藝,向老師傅討教,不斷練習,逐漸嶄露頭角,技藝一次次實現了突破。在從事電焊工作的38年里,李萬君先后參與了幾十種城鐵車和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焊接工作,總結并制訂了2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00多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他把中國軌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水平推向了世界級水平。


在技術上追求卓越,為中國高鐵嘔心瀝血


2004年中國拉開了高鐵時代大幕,工作崗位已經調到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車間的李萬君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大干一場。轉向架是軌道客車的走行部分,就好比人的兩條腿,直接影響著車輛的運行速度、穩定和安全。轉向架制造技術被列為高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之一。在高鐵動車組轉向架的焊接過程中,李萬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轉向架環口焊接的難題一度成為制約生產的瓶頸。然而,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焊接方法,不僅解決了問題,還為公司節約了巨額成本。這一技藝至今仍被譽為世界級水平。


2007年,“和諧號”動車組在中車長客試制生產。轉向架環口處的焊接是承載車體重量的關鍵受力點。李萬君反復研究摸索,總結出“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保證了動車組轉向架的批量生產。同年,李萬君迎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當時公司從國外引進了時速250公里高速動車組,作為全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的主力車型,在中車長客試制生產。轉向架就好比列車的腿,這個直徑僅有20CM的焊接環口承載著整車約50噸的重量。


開始試制期間,外國專家一直在挑毛病,不僅看不起國內的焊接技術,也不傳授焊接技巧。每次看到李萬君焊接的轉向架,總是一邊搖頭一邊說“No!No!No!”李萬君暗暗憋著一股勁,他不斷進行技術攻關,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焊接時,腳下的步法、焊槍的位移、呼吸的頻率、眨眼的次數都形成了“標準參數”,最終練就了“一槍焊完的絕活兒”。外國專家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中國焊工太厲害了!”


2010年起,為給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李萬君在企業內培訓焊工2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6000多項,大大滿足了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需求。手握一把焊槍,李萬君堅守在高鐵焊接生產一線35年,總結并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37項獲得國家專利,代表了中國軌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李萬君高興地說:“平時我們焊的綠皮車,對精細度要求不高,直到高鐵時代,焊接技術人才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李萬君經常有句話掛在嘴邊——要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不能光靠有限的科研人員,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要爭當創新主角。這就好比生產的動車組,節節都給力,動車才精彩。


基于這一認識,李萬君為把每一個技術工人培養成創新主角,可謂絞盡腦汁下足了功夫。剛開始試制動車組時,車間有資質的焊工不到一百人,根本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公司決定采用校企聯辦的形式,從技術學校引進400多名新焊工,由李萬君肩負起培訓重任。經過夜以繼日地培訓,李萬君付出了無數心血和汗水,最終創造了400余名新員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際焊工資質證書的培訓奇跡。同時,他還通過工作室這一平臺,成立了高級焊工班和高級鉚工班,為企業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焊接人才。他的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國家級工作室”稱號,徒弟們也在國內外大賽中屢獲佳績。


2011年,李萬君領銜的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站被人社部命名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種高規格的命名,讓他感到肩頭責任更重了。立足這一平臺,3年多來他帶領工作室41位成員完成難題攻關和“五小成果”150余項,取得國家專利21項。憑借精湛的技術,他在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以及出口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列車生產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

2015年初,公司開始試制生產我國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由于完全自主設計,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梁扭桿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梁連接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李萬君主動請纓成立攻關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試驗,總結出通過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等技術,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經驗,最終攻克了難題。


34年精益求精,“大國工匠”磨礪出


作為第一代高鐵工人,李萬君的職業生涯與中國高鐵事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剛開始工作時,擁有一個電工操作證就可以了。隨著高鐵事業的快速發展,電焊工的操作技能要和國際接軌,李萬君先后考取了6項國際焊工資質證書和1項國際技術資質證書,滿足了高鐵的生產需求。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李萬君用自身的成長經歷鼓勵他的徒弟們:“干一行愛一行,只要堅持就會有成績,就會成功。”李萬君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跑的歷程。在他看來,中國高鐵事業需要把技術提升到極致,把每件產品都做成藝術品。


他的徒弟何巖是中車長客的新生力量。何巖19歲來到中車長客,如今已經從毛頭小伙成長為中車長客的首席操作師和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師父不僅向我們傳授他的高超技藝,也教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鐵工人。”何巖說。“作為一個高鐵焊工,就要用智慧和技能把手中的產品不斷升華,最后達到極致,變為藝術品,這就是‘工匠精神’必備的技能和素質。”李萬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轉向架焊接崗位上,他先后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工作,總結并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37項獲得國家專利,代表了中國軌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李萬君至今清晰地記得,2017年6月26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首發那天,他看到乘客們買到第一趟車票紛紛自拍時,一種祖國強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國高鐵終于從追趕走到了領跑的新時代!”回望參加工作的38年,李萬君親眼見證了中國高鐵事業從無到有、從制造到創造、從追趕到領跑的全過程,也見證了產業工人從默默無聞到備受尊重的全過程。在他看來,正是高鐵大發展的機遇,才讓他得以成長,并收獲榮譽。李萬君也正用自己的堅守激勵來者:“只要我們用工匠精神把每天的工作干好、干精,就會走出精彩的人生。”

圖片

全國勞動模范李萬君

“表里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當李萬君獲得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稱號時,頒獎詞這樣概括他的人生。作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38年來,李萬君握著手中的焊槍,用技術和人品證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國工匠”。2016年7月,李萬君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17年6月25日,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時速達350公里。“當我參加命名儀式時,望著親手焊接的車輛,心中涌起了無限的自豪與驕傲。”李萬君說。在高鐵飛馳的背后,因為有李萬君這樣的大師,以焊槍為筆,以汗水為墨,書寫出中國高鐵輝煌的篇章。他用38年的執著與奉獻,不僅成為中國高鐵戰線的“大國工匠”,也從最初的青澀焊工成長為如今的“高鐵焊接大師”,他憑借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術,更是對黨的忠誠和對企業的摯愛。


大國工匠、全國勞模、“工人院士”“高鐵焊接大師”……收獲了無數榮譽的李萬君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近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加班加點,將自己多年來掌握的焊接經驗進行總結并精心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焊接培訓教材,深受行業內的技術人員歡迎。如今,中國高鐵事業正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飛速發展,更加需要每一名高鐵工人格外珍惜和努力。為此,李萬君經常鼓勵他的徒弟們,要珍惜新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大好機遇,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