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a毛一级a看免费视频_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一级a一片久久免费_欧亚一级毛片免费看_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_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當前位置:人物 > 

鄧中翰:用中國心造“中國芯” 科技報國最幸福

發布時間:2025-05-14 13:39:37|作者:王瑞紅

微信圖片_20250514133817.jpg

鄧中翰


“將我在國外所學到的專業技能,轉化成建設祖國的一份力量,讓中華民族能夠站在世界科技的最高峰,這就是我的中國夢。”多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作為中國芯片行業的先行者,他在歸國幾十年的光陰中一直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憑著科技報國的熱情,他帶領團隊堅持自主創新,一手打造了屬于中國的“中國芯”。在推動中星微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同時,讓“中國芯”占領了世界芯片市場,將閃亮的“中國芯”成功嵌入了世界信息技術的銀河,護航中國經濟的發展。


小小少年心里有個科學家夢


1968年9月,鄧中翰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從小,他就有學習天分,對知識有著一份天生的探索欲,在刻苦學習文化課的同時,喜歡鉆研科學。小的時候,當老師和家長問起長大后的理想時,他總是會回答:長大后要做一名科學家,用科學技術報效國家。在科學家中,他最崇拜的就是愛因斯坦和愛迪生。上中學時,當得知陳景潤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時,他在興奮之余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長大后從事科學研究,做一個有建樹的科學家的信念。


1987年9月,19歲的鄧中翰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在專業課學習方面,他積極向教授請教,鉆研專業知識。由于學習成績優異,表現出色,他被學校破例以本科生的身份收入科研小組,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靠著不斷的鉆研,鄧中翰的努力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果實。1990年,正在讀大三的鄧中翰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用量子力學解釋外太空射線對地球礦物質影響的論文,這篇論文讓他在第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脫穎而出。自此,他一發而不可收,1990年、1991年分別在《國際應用核物理學》及《中國科學通報》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相關文章。其較高的科研能力、優異的科研成績,獲得了所在專業老師和學校的一致肯定。


1992年6月,鄧中翰獲得了學士學位。由于各方面表現優異,他獲得了赴美留學的資格,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當時的伯克利物理學泰斗云集,一排排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畫像懸掛在回廊里。能夠如此近距離地觸摸到了科技夢想的脈搏,這讓剛踏上美國土地的他,感覺十分的興奮。“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這樣的地方工作、學習,就應該成為探索世界科技尖端的一分子,去征服巔峰、有所作為。”鄧中翰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的同時,在心里暗下決心。


1994年,鄧中翰跟著導師去日本研學。日本撲面而來的現代化快節奏激發了他的探索欲: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國家的經濟這樣有效率地發展?為了弄清楚其中緣由,他說服了校長,允許他在攻讀電子工程學博士的同時,兼修物理學碩士和經濟學碩士。


因為懷揣著科技夢,鄧中翰在讀書期間十分刻苦。他白天上課,下課后做科研,直到晚上零點左右才回寢室。回到寢室的他顧不上休息,自學到凌晨三四點才休息。寒來暑往,不懈的苦讀讓他的專業知識獲得了迅速的提升。三年后,他先后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經濟管理學碩士、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成為學校成立130年來橫跨理、工、商三科學位的第一人。與此同時,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累累成果,他先后發表了25篇學術論文,并獲得威爾遜博士研究獎及楞次紀念獎。


1997年8月,鄧中翰畢業后,進入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在這個崗位歷練了一年,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并獲得了“IBM發明創造獎”。1997年12月,鄧中翰結合硅谷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美國硅谷半導體公司Pixim Inc,牽頭并組織團隊研制高端數碼成像半導體傳感器,不到兩年,產品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其公司市值達到了1.5億美元。


歸國打造中國的“芯片長城”


此時對于鄧中翰而言,而立之年心懷的科技夢想和商業抱負已經得到實現,算是在國外發展得很成功的了。但他的心里還有一個“中國夢”。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初到美國時,看到過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羅蘭在1883年發表的一則演講,演講中羅蘭說:“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若干世紀……但因為只滿足于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遠遠落后于世界的進步。”這句話有點扎心,讓鄧中翰心里很不是滋味。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自己有責任為祖國改變現狀。于是,一個科技報國的“中國夢”的種子悄悄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了。


就在他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報效國家的時候,1999年10月,鄧中翰受中國政府之邀,作為留美華人代表歸國參加建國五十年大慶典禮。在觀禮臺上,看到祖國50年來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時,鄧中翰激動之余內心又深感慚愧。他說:“國家發展的這些偉大成就沒有我的參與,我的心里是有遺憾的。國家培養我這么多年,可我卻沒有為祖國作過貢獻,內心是有愧疚的。”于是,他內心的那個“中國夢”的種子在這一刻開出了花。坐在觀禮臺上,鄧中翰的心里就暗暗下決心要回國參與祖國的建設,為祖國的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后,鄧中翰作出了歸國發展為國家的科技進步挑大梁的決定。針對中國無自主國產芯片的現狀,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財政部、北京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投資支持下,鄧中翰毅然帶著包括其合作伙伴楊曉東、金兆瑋、張韻東在內的核心科研團隊回國,借鑒硅谷模式在北京的一間地下室里,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為國家打造“星光中國芯”工程。鄧中翰在團隊擔任總指揮、首席專家。


創業之初,鄧中翰和他的團隊經歷了很多困難。為了籌措資金,他們甚至抵押了個人的資產。經過兩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2001年,公司成功研發了我國第一顆百萬門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星光一號”。“星光一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也拉開“星光中國芯”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的序幕。這是我國首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它的研發成功,不僅推動了國內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還讓中國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升,大大激勵了科技工作者科研創新的信心。


然而,產品研發出來,要銷售到哪里去?為了打開“中國芯”的銷路,鄧中翰懷揣著他的產品四處推銷,但處處碰壁。面對來自市場的冷遇,鄧中翰和他的團隊并沒有氣餒,他暗暗記下那些將他的產品拒之門外的國外知名品牌,并立誓一定要在未來征服他們,讓他們都用上“中國芯”。


功夫不負有心人,鄧中翰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讓那些國外知名品牌陸續成為中星微的合作伙伴。曾將他拒之門外的索尼、惠普、三星等公司,都在它們的各類終端上安裝了中星微的芯片。有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芯”在世界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占有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它的上市,標志著“中國芯”已經跨出國門,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


讓“中國芯”護航中國經濟發展


海外上市為中星微帶來了豐厚的發展資金及市場發展機遇。在成功占領國內外高端芯片市場之后,中星微開始發力,持續為中國信息產業的創新提供技術支持。2006年1月,“星光中國芯工程”推出單芯片混合電路移動多媒體處理器“星光移動三號”手機多媒體芯片,被中興通訊等新款手機應用;同年11月,中星微又推出針對3G的“星光移動五號”手機多媒體芯片,并成功應用于大唐移動3G測試手機終端;2007年2月,原信息產業部、財政部、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星光中國芯工程’成果報告會”,宣告“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全球市場累計銷量突破1億枚,同時,政府的原始投資者和創業者也獲得了較高的回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星微模式”。


作為“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國芯”之父和“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的第一完成人,鄧中翰先后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在鄧中翰的個人抱負逐漸實現的同時,中星微的科研實力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到了2008年,公司已經擁有了以40多位留學歸國人員為主的核心團隊,集聚了400多位國內外優秀人才,擁有了一支技術成熟,實力雄厚的技術研發、芯片設計、市場開發和運營管理隊伍。


2008年為了護航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鄧中翰和他的團隊打造并實施了“星光奧運計劃”,用世界最領先的移動多媒體產業服務奧運會。其服務于移動多媒體通信的“星光移動一號”和“星光移動二號”兩代芯片相繼研發問世,自主研發制訂的手機多媒體格式規范VMD,被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采納;針對數字電視研發的多媒體芯片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同年2月,因其在通信產業作出的重大貢獻,鄧中翰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41歲的鄧中翰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年后,鄧中翰又當選為中國科協副主席。


2013年,應公安部要求,鄧中翰帶領團隊承擔了國家重大攻關任務,制定了“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要求”國家標準,搭建起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算法、終端設備、系統平臺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安防監控產業鏈,并在公共安全、平安城市、“天網工程”等領域廣泛應用,對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微信圖片_20250514133821.jpg

工作中的鄧中翰

微信圖片_20250514133824.jpg

鄧中翰在第三屆全球重大挑戰論壇演講


鄧中翰是一個喜歡挑戰未知的人。早在數年之前,鄧中翰就注意到處于萌芽狀態的人工智能技術,并開始涉足該領域。經過不懈努力、持續研發和不斷完善,2016年6月,鄧中翰和他的團隊攻克了“基于數據驅動并行計算架構的卷積神經網絡處理器技術”、“嵌入式深度學習機器視覺SoC技術”等五大核心技術,推出中國首款具備深度學習功能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星光智能一號”。這款芯片率先應用在基于SVAC國家標準的安防監控行業,推動中國安防監控產業從模擬時代、數字時代進入智能時代。


2019年12月28日,北京—1999-2019“星光中國芯工程”創新成果與展望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會上,鄧中翰代表公司回顧和總結了“星光中國芯工程”20年來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在研發成果大規模產業化、以及在滿足國家重大工程技術需求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功經驗,并對“星光中國芯工程”未來發展進行了規劃和展望。


2022年2月,鄧中翰被任命為“科技冬奧”項目負責人,他和團隊承擔了“科技冬奧”的信息安全工作,他們以多項自主創新技術為支點,保證了北京冬奧會的安全、順利舉辦。在北京和崇禮等冬奧場館采用公共安全SVAC國家標準護航視頻圖像安全,“科技冬奧”項目更是保障了鳥巢冬奧開幕式的安保、京張高鐵線路嘉賓和運動員的護送,以及各個奧運場館疫情防控等重要工作。


“沒有自主創新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國,這是實現從大國屹立到成為強國的關鍵,這是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不僅要做大,而且要做強,這是我們未來的愿望。為了實現這個愿望,我們要奔跑,我們還年輕,還可以跑很多年。”回顧自己歸國后幾十年的創業歷史,鄧中翰在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的同時,對未來也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