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梅 在全國房地產開發和各類建筑施工項目的防水工程中,提到“大連傅禹集團有限公司”,可謂赫赫有名。作為一家以建筑防水為主的企業,大連傅禹集團有限公司不僅立足本地,作為大連市擁有最大市場份額的防水企業,近幾年來還闖進京、津、滬,以及廣東、江蘇等省的很多城市,在各地承建了數百項大型防水工程,年創利上千萬元。然而,很多人想不到,這個整天與水泥鋼筋、磚頭瓦塊打交道的企業,它的創辦者和掌門人,竟然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女人,她的名字叫——付梅。 建筑防水,是一個專業性和技術性極強的行業,而付梅并不是科班出身。在步入這個行業前,她是一名剛剛失業的食品推銷員,一點專業知識都沒有。那她是怎樣創業的?又是怎樣帶領企業在防水領域中享譽全國的呢? 獨闖異鄉初展才華 付梅出生在海河之濱天津,自幼性格開朗,聰明伶俐。上學后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逐漸養成了善于獨立思考的習慣,辦起事來很有主見,左鄰右舍的叔叔阿姨都夸她:“這姑娘將來一定有出息!” 20世紀80年代末,付梅從鄭州大學化工專業畢業后回到家鄉,進入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當了技術員。好學上進的她,雖然做的是技術工作,但經常向一線師傅討教和自學,很快掌握了一手精良的糕點制作技藝。1992年,付梅聽說天津一家食品添加劑廠招聘營銷人員,覺得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就要去應聘。家里人以及一些朋友聽說后,對她這個選擇都不贊成,紛紛勸她:“你一個女孩兒家,現在工作干得好好的,干嘛非要去東跑西顛的干營銷?”“干營銷能走出去,不走出去,永遠不知道外邊的天有多大?!?付梅堅持著自己的選擇,誰勸也沒用,從此,她憑著一股常人少有的闖勁,開始了走南闖北推銷產品的工作,并很快成了銷售能手。 當時付梅所在的食品添加劑廠,還沒開拓大連市場,付梅工作一段時間后,領導覺得她聰明能干,又有一股闖勁兒,便找她談話,要把開拓大連市場的任務交給她。付梅二話沒說欣然接受,并向領導保證:堅決完成任務。 幾天后,年輕的付梅第一次走進了大連這個陌生的城市。大連是一個開放的沿海城市和外貿口岸,經濟比較發達。由于流動人口多,消費能力很強,因此,食品添加劑市場早已廠家云集,更有很多專門經營食用化工產品代理的大經銷商,單打獨斗的付梅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一連數日,付梅在好幾家食品加工企業都吃了閉門羹。每次口干舌燥地從企業大門里出來,她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我的出路在哪兒?怎么才能打開市場? 一天下午,付梅又一次被廠家拒之門外。她心情沮喪地在馬路上漫無邊際地走著,不知不覺走到一家大型食品商場門前,或許是職業使然,她信步走了進去。走著走著,付梅突然在糕點柜臺前停住了腳步,看著花樣單調的蛋糕和面包,她若有所思,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下意識的“??!”了一聲?!澳枰c兒什么?”聽到服務員熱情問詢聲,付梅才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連連擺手:“不需要,不需要。”說完拔腿走出店門。 第二天一大早,付梅帶著添加劑產品走進一家食品企業。她找到生產主管說明來意,可任憑她好話說盡,人家就是不買賬。這一次付梅沒有馬上走,微笑著對生產主管說:“大連的糕點花樣太少,銷量肯定上不去。我學過糕點制作,這樣,我做幾種新樣式的糕點,您看看!”眾所周知,天津人對吃很講究,這位主管架不住付梅軟磨硬泡,最終答應讓她一試。付梅很高興,連忙換衣、消毒,動起手來。不一會兒,憑著嫻熟的手藝和自己廠子的添加劑,制作出了當時大連市場上根本沒有的糕點樣式,而且口感與大連廠家生產的明顯不同。生產主管看完、嘗完后,不覺眼前一亮,連聲稱贊,對眼前這個年輕女孩刮目相看,又是讓座,又是倒水,開始問起她一些糕點制作工藝上的問題。這時付梅非常真誠地亮出條件:“如果你們能夠采購我的產品,我可以免費把這些制作工藝傳授給你們廠子?!边@一招果然奏效,這家企業馬上訂了付梅的產品。此后,付梅用此招不斷出手,屢試屢成,訂單如雪片而至,迅速打開了大連市場。兩年后,大連食品添加劑市場80%的份額都被付梅占據,她成了行業中的名人??墒侵钡浆F在,大連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非常喜愛的虎皮蛋糕、鳳尾蛋糕等式樣美觀、口感獨特的糕點,是付梅從天津帶到大連來的。 鋼筋水泥中“挖出”商機 1995年,正當付梅把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的時候,她突然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她所在的添加劑企業轉制。一夜之間,付梅幾年苦心經營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她又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新的職業選擇。當時很多食品化工企業聞訊后向她伸出橄欖枝,有的甚至開出相當豐厚的條件。經過這一次變故后,性格倔強的付梅覺得,不能再受制于人,那樣變數太大,應該自己奮斗,打下一片天地。下定決心后,付梅重新起步,放開眼界,開始尋找新的項目。 付梅 當時全國房改工作已經風生水起,付梅敏銳地感覺到隨著福利分房制度的結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產市場將有一個大發展。于是她一頭扎進市場,根據自己手頭只有10萬元資金的實際狀況,在這一領域里尋找起了項目。一番細致的調查后,她看好了建筑防水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當時的建筑防水工程市場,很多防水施工還是鋪油氈、刷瀝青的老方法,缺乏先進技術,不少建筑業人士對防水新技術也不甚了解。經過認真論證、反復思考,付梅最終下決心一搏。她首先廢寢忘食地惡補起防水專業知識。有一段時間,付梅在圖書館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為了節省時間,天天中午在圖書館里啃一個面包就解決“戰斗”。憑著這股勁頭,她很快掌握了建筑防水施工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新技術。 1996年的一天,她聽說一家建筑企業要開工建設一個新項目,得到消息后,付梅一個人走進了這家企業,毛遂自薦,要承攬一部分防水工程。為能拿到工程,她憑著多年做食品營銷時積累的經驗和自己的真誠,半個月內天天登門,游說防水新技術的好處。她的執著和專業知識終于打動了這個企業的領導,答應讓她第二天來簽合同。“明天來簽合同”,這幾個等待了許久的字讓付梅驚喜不已,她趕忙找一位懂行的朋友幫忙,希望他陪自己一起去謹慎地簽下這踏進新領域的第一份合同。然而,第二天當付梅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家企業時,卻被告知,施工合同已轉給別人了。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付梅滿懷的希望一瞬間被擊得粉碎,當時心中的滋味很難用語言表達。在市場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付梅,從來不相信眼淚,她深知商場險惡,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她認為“即便我輸,也必須輸得明白,不然以后還得交學費”。她下決心探個究竟。幾經周折,付梅終于從工地的一位員工那里得到消息,就是她請來幫忙的朋友低價搶走了合同。 性情倔強的付梅決心一定要拿回這單打開市場的生意。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付梅最終如愿以償。然而,盡管付梅拿回了生意,但這段經歷使她永遠難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付梅告誡自己,誠信是一個人創業、經商的根基。 這是費盡周折得來的第一個工程,付梅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干得很認真。盡管在摸索中最后略有虧損,但她誠信認真的施工態度和掌握的新技術,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進入1997年之后,付梅的生意開始多了起來,為了使自己更快發展起來,付梅果斷結束了包工頭的干法,成立了“大連傅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憑著區別于一般工頭們的營銷經驗和施工質量,連續接下了幾個大型樓盤的防水工程項目,這些工程結束后都獲得了部優、省優及國家建筑新技術應用銀牌示范工程的稱號。有了良好口碑的“傅禹公司”,迅速在大連及全國的建筑防水市場上崛起。 依靠科技創富財源滾滾 “傅禹公司”的聲譽在防水工程市場中的快速增長令很多同行嘆服。1997年,它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1998年,已經可以跟幾家防水工程大家角力了,到1999年,“傅禹公司”已進入了大連建筑防水領域前三甲。此后,“傅禹公司”每年承攬的建筑防水工程都在上百萬平方米以上。有人詢問付梅成功的秘訣,她說:“在傳統的建筑行業里,動足營銷腦筋,加上為商誠信、大氣,使我走向了成功?!?/span> 三年后,全國房地產迅猛發展,僅大連每年的建筑防水市場就有上億元的工程量,而且隨著防水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新建項目的增加,這個市場還在進一步擴大。頗有商業頭腦的付梅再次看到了商機,她馬上意識到:面對這個巨大市場,防水材料生產的前景十分廣闊。不甘安于現狀的她,很快將觸角伸進了這個新領域。 “模仿永遠無長進”,這是付梅在決定涉足防水材料生產時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她立志打科技創新牌,研發自己的產品?;谶@種定位,付梅以克服傳統防水材料耐久性、環保性差等為突破口,不惜花重金引進科技人員,組織他們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大力搞自主研發。經過不懈努力,“傅禹公司”先后自主研發出包括涂料、卷材、防水劑等在內的多種防水材料,其中“FY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JS復合防水涂料”“水溶性聚氨酯灌漿材料”和“堵漏靈”等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全國工程建設推薦產品。這些產品應用到許多大型防水工程中后,受到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其優異的防水性能為“傅禹公司”帶來了滾滾客源和豐厚利潤,使它成為大連上百家防水工程企業中集施工、研發為一體的佼佼者。2007年付梅又聘請多名全國著名防水專家為公司顧問,并與北京建筑研究院的防水專家聯袂,開展起了防水技術咨詢業務。經過十余年耕耘,尤其緊隨時代發展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很快做得風生水起,為國內很多建筑施工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 2014年,深諳銷售并從中收益頗豐的付梅,把防水材料的銷售從防水工程施工中獨立出來,形成單獨一個體系,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她說:“加強銷售,不僅可以促進防水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還能在不斷提高傅禹企業品牌的同時,很好地推進高科技防水材料替代傳統防水材料在全國的進程。”這一決策的實施既實現了付梅的初衷,企業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付梅的辛勤付出,使自身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由于成績卓著,她先后榮獲了“大連十大經濟女杰”“中國百名杰出女企業家”“全國建筑防水堵漏工程百名管理英才”等一系列光榮稱號。 進入2022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直接影響到建筑防水工程的業務量。面對出現的新情況,年近花甲的付梅一邊認真研究國家有關房地產發展的最新政策,一邊組織技術骨干研究企業應對之策。她認為,新形勢下,需要加強防水工程施工工藝的科技含量及高科技防水材料的研發,盡快推出新工藝、新材料,以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如今,經過不懈努力,她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相信這位在推銷中練就一身經商本領,并在鋼筋水泥中發現、抓住商機的女企業家,一定能創造出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