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活力,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從數據上看,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50%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營造了更加寬松、公平的發展環境。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發布,到《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的印發,再到《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的出臺,這些政策舉措不僅為民營經濟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更激發了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特別是《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提請審議,更是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基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市場機制和敏銳的洞察力,在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華為、寧德時代等科技巨頭的崛起,到眾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國家也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等方式,加大對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助力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的市場活力是其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民營企業以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夠迅速捕捉市場機遇,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民營企業正成為引領潮流的先鋒。同時,民營企業還通過“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
展望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民營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民營企業也將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民營經濟的持續助力下,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