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如何讓城市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依托,成了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為新時代推進城市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的核心是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站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場,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的人民性,讓城市的建設成果為人民共享,讓城市的治理效能體現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
人民城市,應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該充分考慮人民的利益和需求,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廣泛聽取民意,匯聚民智,讓人民群眾參與到城市發展的決策中來。例如,在城市規劃中,要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如學校、醫院、公園、文化場館等,滿足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休閑、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在城市建設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在城市管理中,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城市的安全性,讓人民群眾能夠生活得安心、放心。
人民城市,應注重全面發展。城市不僅是人們生活的場所,也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因此,城市的發展應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加強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等事業的發展,提高城市的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例如,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要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城市產業升級,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要繁榮城市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
人民城市,應體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這都是城市的寶貴財富。在城市發展中,應該注重保護和傳承城市的歷史文化,弘揚城市的特色和魅力,讓城市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可以通過保護和修復古建筑、古街區,傳承歷史文化,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一些自然風光優美的城市可以通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生態旅游,讓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一些具有獨特民俗文化的城市可以通過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展示民俗文化魅力,增強城市的文化認同感。
人民城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城市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市民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科學的城市發展規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為城市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企業應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社會組織應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為城市發展增添活力;市民應該增強城市意識和責任感,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和社會秩序。
總之,始終要堅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思想,以人民需求為導向,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人民城市,讓人民城市成為幸福生活的依托。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